我叫萨其马,萨其马就是我
萨其马,是满语ᠰᠠᠴᡳᠮᠠ(sacima)的音译,它是由面粉和鸡蛋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款糕点。其形状为方形,颜色呈金黄色,入口绵甜松软,味道芬香浓郁。关于萨其马的由来,北宋时有使者出使金国,在书中对女真人的饮食习惯作了这么一段记载。重油煮面食,以蜜塗拌,名曰‘茶食’,非厚意不设,[1]蜜糕,以松实、胡桃肉渍蜜和糯粉为之。形或方或圆,或为柿蒂花,大略类浙中宝阶糕。人一盘,曰茶食。[2]由此看来,早在九百多年前,女真人就喜以蜂蜜与油炸面食拌匀食用,而这又与萨其马较为相似,或许此茶食即为萨其马的前身。
满人作为女真的后裔,入关后,将原有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带入关内。清乾隆年间,《御制增订清文鉴》在其食物卷一.饽饽类第三中就提到糖缠一词,翻译过来即为萨利玛,意为白面用芝麻油炸后,拌上糖稀,放洗过的芝麻制成。[3]光绪年间,赛利马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4]沙琪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进,遂成方块,甜腻可食。[5]由此可见,至少在清朝,萨其马的糖源,已由蜂蜜转换为糖稀、冰糖等原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葡萄干、青梅、瓜仁、芝麻仁、桂花等食材也逐步加入,用作萨其马的果料。对于萨其马的制作,我国各地仍有自己的特色。
在辽宁抚顺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萨其马制作方法。首先,将鸡蛋和面粉拌匀,油炸成面条状。其次,再将蜂蜜、白糖和奶油等混合而成的糖浆与炸好的面条混合后,撒上果料。后,等其干后,切制成方形。

在香港地区,当地人在制作时,会将芝麻,葡萄干和脱水的椰子加入其中。萨其马,当地人又称为马仔。一些香港人迷信吃了萨其马,可以在赛马(又名赌马仔)中获胜。

在山东临沂市沂水县,有一种名为丰糕的食物,其寓意为年年丰收,步步登高。丰糕为当地传统名吃,起源于清嘉庆年间,据传为萨其马的演变版本。与萨其马所不同的是,该食物用糯米浸泡、油炸制成,再加以槐花蜜、青红丝等辅料,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目前,国内品牌做得比较的有北京稻香村、天津桂顺斋、上海杏花楼、广东徐福记、香港奇华饼家等品牌。
北京稻香村,是不少老北京人从小吃到大的品牌。它不光是北京老字号,还是中华老字号。其旗下的传统糕点,深受不少消费者的喜爱。萨其马就是其中之一。

天津桂顺斋为天津市食品企业,由回族人刘珍于1924年始创,专营各类清真糕点。桂顺斋生产的萨其马,味道纯正,做工精细,让不少老天津人交口称赞。当年,京剧大师马连良、相声泰斗马三立等,就是桂顺斋的常客。


广东徐福记,由来自台湾的徐氏四兄弟于1976年创立,后成为雀巢旗下品牌,是一家专注于生产经营糖果、糕点、萨其马、巧克力及果冻布丁等糖点休闲食品的大型企业。徐福记的萨其马,是不少年轻朋友童年的回忆。

香港奇华饼家,由黄业荣于1938年始创,以售卖饼食为公司主要业务。其旗下的萨其马,匠心制作,地道港味。近年来,奇华饼家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全蛋、腰果、核桃、黑糖等多个萨其马品种供消费者选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你喜欢哪一款呢?喜欢关注
,给我点赞 哦,谢谢观看!参考文献
[1](宋)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载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宋)洪皓.松漠纪闻[M].长春:林文史出版社,1986.
[3](清)清高宗敕编.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御制增订清文鉴[M].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
[4](清)周家楣,缪荃孙等编撰. 光绪顺天府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5](清)潘荣陛,富察敦崇著.帝京岁时纪胜 燕京岁时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