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说你吃了正宗的桂顺斋糕点!否则很可能被天津人点名批评
对于人来说,吃的东西是容易勾起人的回忆,妈妈蒸的馒头,小时候吃的辣条,楼下一块钱一碗的豆腐脑。对于天津人来说,拥有80年历史的桂顺斋就是这样勾人回忆的存在。
存在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在记忆中闪闪发光的东西。桂顺斋记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在百年风云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能够留存下来,一定是有着独门绝技、信誉、与时俱进的品质。
糕点企业桂顺斋桂顺斋名下有两家企业,一家是坐落于和平区原桂顺斋发祥地,过去称为芦庄子即现在福安街一带的天津市桂顺斋糕点有限公司;另一家是隶属于二商集团后又划归天食集团的桂顺斋二厂。
名称由来: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天津街头已有许多流动摊贩,叫卖自制的回民风味小吃。当时北京通州城里有个大顺斋火烧铺,老板刘珍(号星泉)为了生计来到天津,先是在电车上卖票,后来还是操起了老本行,1924年在天津南市(旭街芦庄子口-即桂顺斋总店所在地)买了个门脸,主要经营糖火烧、贴饽饽、汤圆、杏仁茶、秫米饭、八宝粥等回民小吃。那年,刘珍喜得千金,起名淑桂,他灵机一动,用桂字加上大顺斋的后两个字,给店铺起了桂顺斋的字号。
发展历程:
天津卫是个大都市,当年那些回民小吃品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京式糕点市场还是空白。刘星泉敏锐地看到这点,1934年,他从北京聘请了糕点技师以前店后厂形式制作经营京式糕点。这些师傅把京城糕点的品种、风味、技法与天津小吃特点相结合,推出了京八件、麻圆酥和细八件等清真糕点,在天津一炮打响,一时间津门形成桂顺斋糕点热。于是, 1937年在和平路253号(大戏院旁)开办桂顺斋第二支店,1942年在多伦道开设桂顺斋第三家支店。
1956年,糕点行业实行了公私合营。当时,天津市以桂顺斋为清真糕点龙头,将几家清真糕点品牌组合,建立了全市的桂顺斋清真食品厂,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统购统销,负责供应全市回民糕点门市部。公私合营后,桂顺斋的员工打破了过去作坊生产封闭保守的格局,创造出不少新式糕点,使京津糕点风格日臻完善。桂顺斋名声渐噪,成为具有京津风味糕点厂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桂顺斋品牌由两家企业分别经营,桂顺斋厂拥有桂顺斋产品注册商标,隶属天津市二商局(后为二商集团、现为食品集团)管理;而隶属于华旭集团的桂顺斋糕点公司则是拥有桂顺斋服务商标。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原来同名不同质!你买的桂顺斋糕点是从哪个厂做出来的呢?天津大都认正宗的糕点铺还数和平区和平路101号(福安大街口)的桂顺斋,那里是总店(分店大多为二厂出品)!来到和平区总店,你一进店能闻到浓浓的香油味,这才是清真点心的大特点。推荐萨其马,绵密紧实,蛋奶味浓郁,得《光绪顺天府志》记载的味极美之妙。此外,槽子糕也好香,一口下去满满香油味。
- 上一页:中秋佳节将至,拎两盒糕点回家!
- 下一页:只知道稻香村?北京还有不少点心铺等你来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