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道、新味道,天津人喜爱的味道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正是我国改革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民生水平的全面提升,到综合实力日渐强大,我们的城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巨变。
天津影像信息全媒体平台 (天津日报历史照片数据库)里,留存着老一代摄影记者对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天津城市面貌、人民生活的影像报道。现在,这些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又有了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天津日报视觉中心的记者们通过镜头,今昔对比。带您感受天津40年的生活变迁~~~~
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空空的菜篮子,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搭配重新成为消费时尚,饮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天津人素来爱吃,虽说八大菜系中没有津菜的身影,但天津却可以打造出别树一帜的包子、麻花和炸糕,随着改革开放,天津美食也不断崛起了新的老字号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逐渐壮大,满足了津城市民的口腹之欲。

1984年10月,第二届优质食品展销会上顾客购买袋装狗不理。张燕萍 摄

20年春节前,人们筹备年货选购狗不理食品。 高峰 摄

1987年2月,桂发祥麻花又开新店。陈国兴 摄

如今坐落在和平区辽宁路上的桂发祥。 潘立峰 摄

1984年6月,在桂顺斋门市部顾客购买粽子。陈国兴 摄

如今坐落在北安桥头的桂顺斋门市部,每日仍然人头攒动。 潘立峰 摄

1984年10月,大福来锅巴菜在天津市第二届优质食品展销会上深受顾客欢迎。张燕萍 摄

现如今加盟连锁的大福来可能就开在您家门口。图为坐落在南开区双峰道上的大福来。 孙立伟 摄

1980年8月,和平区京津小吃店、在店堂拆修期间,坚持抓好车、亭出售的食品卫生。李军 摄

1983年5月,京津小吃部每天经营各类经济小吃三十多种。孙成 摄

如今京津小吃部原址上的津津小吃对外窗口,经营传统的天津早点。 潘立峰 摄

如今京津小吃部原址上的津津小吃肉包配小豆粥依然是天津食客的爱。潘立峰 摄

1985年1月,河东区大桥道街糕点食品店门前排长队买汤圆。张燕萍 摄

2012年1月,元宵节临近,大桥道元宵销售点无论制作还是销售都开始火爆起来。张磊 摄

1986年2月,天宝楼老店添新味。 陈国兴 摄

现如今坐落在长春道和辽宁路交口附近的天宝楼。潘立峰 摄
影像是时间留下的直观印记,也是见证巨变有力的凭据。40年来的变迁,用图片为您慢慢梳理~~~
(下周继续……)
- 上一页:粽子年年有,这样的神仙粽,你吃过吗?
- 下一页:中秋节礼盒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