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老字号】天津桂顺斋

作者:147小编 来源:147采集 日期:2022-05-02 21:07:42 人气:14

陈广元大阿訇题字

【清真老字号】

天津桂顺斋

麻酱烧饼

桂  顺  斋

清真老字号

回回刘珍(刘星泉),创建于1924年

天津桂顺斋这个响亮的品牌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像刘星泉、、李唤章、金玉祥、刘绍泉、李青山、马万里等都是桂顺斋的功臣。他说,天津桂顺斋当初是从天津卫民间小吃店发展起来的老字号品牌。

天津在近代历史上是北方繁华的商埠,由于五方杂居,加上城市快速发展,促进了天津小吃的兴起和发展。上个世纪20年代初,天津街头已有许多流动摊贩,叫卖自制的回民风味小吃。当时北京通州城里有个大顺斋火烧铺,老板刘星泉为了生计来到天津,先是在电车上卖票,见挣钱不多,后来还是操起了老本行,1924年在天津南市买了个门脸,经营糖火烧、汤圆等回民小吃。那年,刘喜得千金,起名淑桂,他灵机一动,用桂字加上大顺斋的后两个字,给店铺起了桂顺斋的字号。

天津卫是个大都市,回民小吃品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京式糕点市场还是空白。刘星泉敏锐地看到这点,1934年从北京聘请了糕点技师马庭香、吕春荣、李文青等,以前店后厂形式制作经营京式糕点。这些师傅在京城都很有名气,把京城糕点的品种、风味、技法与天津小吃特点相结合,推出了京八件、麻圆酥和细八件等清真糕点,由于选料地道,制作精细,风味突出,货真价实,在天津一炮打响,一时间津门形成桂顺斋糕点热。当时京剧大师马连良、相声大师马三立等社会名流都是桂顺斋的常客。由于马三立是回民,更是喜爱有加,题字糕点文化,源远流长。

后来,糕点技师马庭香离开桂顺斋,另起炉灶玉生香,也生产经营清真糕点,与桂顺斋竞争市场。两家在品种、质量、特色、服务、宣传上都下了功夫,当年两家的月饼大战至今许多老年人还记忆犹新。竞争的结果是各自度都大大提高,促进了天津清真糕点食品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糕点技师和经营人才,输出的人才对华北地区及四川等地糕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领军清真糕点

1956年糕点行业实行了公私合营。当时,天津市以桂顺斋为清真糕点龙头,将玉生香等几家清真糕点品牌组合,建立了全市惟一的桂顺斋清真食品厂,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统购统销,负责供应全市回民糕点门市部。从此,桂顺斋糕点品牌主导津门,名扬三北地区。

桂顺斋签

公私合营后,天津市成立了糕点公司,原桂顺斋经理刘绍泉(刘星泉之子)担任了公司副经理,并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原玉生香经理李青山(李唤章之子)为公司业务科长,原玉生香私方代表马庭香担任桂顺斋糕点厂副厂长、市人大代表;马万里作为公股代表担任桂顺斋门市部副经理(后担任天津桂顺斋糕点公司总经理),桂顺斋创始人刘星泉为经理并兼公司顾问。

谈起这一时期的桂顺斋,人们印象较深的一是员工有了主人翁意识,工作热情高涨,大搞技术革新,改善了生产条件,增加了产量。二是技术人才汇集,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打破了过去作坊生产封闭保守的格局,创造出不少新式糕点,使京津糕点风格日臻完善。三是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把清真食品关,得到了全市穆斯林群众的赞赏。

百年品牌梅开二度

十年动乱使桂顺斋遭受劫难,桂顺斋糕点品牌没了、人心散了、特色少了、门店小了。那时桂顺斋人心里甭提多难受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桂顺斋欣逢盛世。马万里、马庭香等奔走呼吁恢复桂顺斋。当时天津市副市长王光英提出要恢复老字号,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下,1978年,桂顺斋门市部在和平路与芦庄子口(现桂顺斋商厦所在地)挂牌恢复经营。别看只有6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它却给桂顺斋带来了希望,给市民送去了久违的口福。这以后,桂顺斋成立了糕点厂,组建了桂顺斋糕点公司,企业开始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桂顺斋签

所获荣誉

国务院、民委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一劳动奖状、天津市商标、天津市特等模范集体、商业,1988年、1994年两次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2001年被天津市命名天津市商贸流通百强企业。

2002年,获得天津市届维益金钻杯焙烤大赛中式糕点组团体金奖。

2003年,桂顺斋糕点被天津市商业委员会评为天津市商业品牌。

2004年,桂顺斋服务性商标被评为天津市商标。2005年被商业联合会命名为商业企业和商业服务。

桂顺斋邮票

桂顺斋邮票

【清真老字号】面面俱到:西安名吃 盛志望麻酱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