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北角2016-2021变迁

作者:147小编 来源:147采集 日期:2022-05-03 08:36:22 人气:6

2016年1月和2月,小林带我对天津西北角进行了两次逛吃。就是这两次西北角之行让我爱上了这里。之后在16年到21年的5年中,我又去西北角逛吃了11次。这13次西北角之行,也让我记录下了西北角的一些变迁,包括已经消失的西北角夜市,南寺门口的肉粥、炸糕,以及因为整治消失的各种店铺。下面就把我这13次的西北角之行分享给大家。

西北角的历史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天津西北角的历史。西北角曾经是天津市内大的回民社区,拆迁前有2.6万回民,占当时天津回民的五分之一。

1404年天津卫筑城后,不断有回民通过运河从安徽、X苏、河北等地迁往天津卫附近定居,一些人选择定居在商业繁荣的漕运北大关附近的老城西北角,并于1644年左右建成了西北角清真大寺。

西北角以清真大寺为中心,1995年前清真商铺林立,有20所民族托幼园、7所民族小学、2所民族中学和2所民族医院。1985年又修建了文昌宫民族食品街,1988年改建为大伙巷民族农贸市场。

90年代中期西北角开始拆迁,西北角回民陆续四散,一些人在其他地方开店时打出西北角的招牌表示自己的身份。

2004年到2007年,大丰路以东开始拆迁,将清真大寺、民族文化宫和伊协外的建筑全部拆除。目前西北角仍是天津重要的回民社区,以清真南寺为中心,有许多好吃的回民小吃。

1900年,法国远征军的普雷森特、卡梅尔和迪舍尔三位上尉利用侦查部队的热气球拍摄下了当时的天津西门内外,右上角就是西北角。

1983年的西北角

清真寺

西北角的天津清真大寺相传建于1644年(清顺治元年),初规模并不大。1679年(康熙十八年)和1801年(嘉庆六年)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2009年到2011年进行了落架大修。关于天津清真寺的照片,后边我还会发专门的文章。

西北角清真南寺始建于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竣工。1958年后封闭,1961年后改为学校和纸盒厂。1976年大殿改为工厂车间,因取暖失火被毁,1982年后历时12年重建。2001年重修大殿屋顶,将灰筒瓦改为绿色琉璃瓦。

西北角清真西寺

旁边是清真女寺

2016年1月

2016年1月的西北角,地铁站出来就能看见小李烧鸡,常年排大队。

沿着西马路往南走,这里曾经是天津的西城墙。

回乡佬自制糖果蜜饯

拐到欢庆西胡同的回民小区里面。

小东粘食的粘豆包

西北角回民小区的民族楼。

清真南寺门口的温记糕干,现在这里已经清空了。

清真南寺另一面的李记锅巴菜,现在这里很火,不过棚子没有了。

继续往南走,清真小吃越来越多。

右侧一排的商铺已经清空变成了停车场。

从西关北里往西走,就是清真超市。

在清真超市买到的天穆村制作的黄色帽子,黄色是天津回民的主色调。

继续回到西马路

晚上吃西马路上的庆发德饭庄,是西北角这边的有代表性的传统炒菜馆子。

西关大街夜景

西关大街有名的海兰乌豆,这家现在还在。

回到西北角地铁站,西北角夜市现在已经没有了。

2016年7月

2016年7月9日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我和发小再次来到了西北角,看看夏天的西北角和冬天有什么不同呢。

北京去西北角,坐到天津西站合适,往南一站地铁就是西北角站。一出地铁站西南口就是一家卖清真冷饮的摊子,有自己熬的酸梅汤,自制柠檬水和雪花酪。我和发小买了酸梅汤和柠檬水,非常的好喝。

继续沿着西马路往南走,午后的气温很高,街上的人很少。

在环城面馆和发小一人一碗鸡丝凉面,再来一盘皮蛋豆腐,非常解暑,北京清真馆子的凉面几乎没有超过这家的。

继续往南走,下午大家估计都在家里避暑,往前不远就是正对清真南寺的巷口,从这里拐到欢庆西胡同。

欢庆西胡同和西关北街的交口是西北角的中心地带,商铺众多。买了两个糙面菜团子。

进穆民超市,买了瓶炒虾酱,我和发小十年前次一起来天津就特意来买炒虾酱哈哈,蘸馒头吃。

穆民超市现在改名成了慕民超市

从穆民超市出来,进入西关北里东面通往西关大街的南北走向的集市,有非常香的炸茄盒和藕盒。

拐到了西关大街,冬天来的时候印象深的就是东口的热乌豆,于是先去买了3块钱的乌豆,发小强力夸赞,说真是太香了。

乌豆再往东就是西关大街和西马路的交口,路西北是卖紫菜包饭、沙冰和奶昔的,买了一杯红豆炼乳冰沙,超级解暑。

2016年8月

时隔一个多月的2016年8月20日,在一个不是那么热的中午,我和发小又来到了天津。从火车站下车直接坐地铁到达西北角,出地铁站西南口就是我和发小期盼已久的冷饮店,上次在这里喝了非常好喝的酸梅汤,这次试试雪花酪。

这雪花酪感觉就是红果刨冰哈哈,想象成是天上下的炒红果雪,没有北京的炒红果那么甜,我很喜欢。

继续沿着西马路往南走,然后从清真南寺的路口往西拐进去。上个月来时因为酷暑许多铺户都没开门,这次来变得热闹了不少。

沿着欢庆西胡同往南走,在穆民超市往西拐,走到头就是王三姑牛肉饼。从老远就闻着这香气。厨房就在室外,从南往北排队,在南面的大哥那儿交钱拿牌儿,由南往北是两个大姐包,一个大姐递,两个大哥烙,西边还有人管拿凉菜和炖牛腩,大家井井有条热热闹闹。

我和发小买了一张17块钱的肉饼,端进屋里吃。棒的是饼皮儿,酥酥脆脆口感特别棒。

在外面溜达了一圈,晚上又回到西北角。

第二天早上,去西北角吃早点。在南寺外面的柴记早点吃了锅巴菜和卷圈,发小特别爱吃卷圈,吃完又跟老板买了一个。我吃的锅巴菜感觉量真大哈哈,后没有吃完。

周日的天气比周六热了许多,我和发小又在西北角溜达了溜达,耐不住酷暑就坐地铁奔火车站了。

2016年8月27日周日十一点坐城际去天津,出西北角地铁站,先去吃个王三姑肉饼,然后买两块钱的乌豆走路吃。从古文化街溜达回西北角,在西北角路口的桂顺斋吃了雪花酪,里面有冻山楂和冻葡萄干,特别爽口~

从桂顺斋溜达到芥园道的二大爷特色砂锅,晚上才开门。按照小林的建议点了羊哈巴和醋椒豆腐,羊哈巴就是羊膝盖骨,炖的特别烂,很入味。醋椒豆腐好像是酸辣汤和豆腐脑的结合哈哈,很合我的口味。

吃完砂锅,正好停了一辆卖茶汤的车,早就听说天津卫的茶汤是特色,于是买了一碗杏仁茶汤喝,料给的很多~很怀念我小时候喝的茶汤。

2017年1月

一提起天津西北角,我的哈喇子就会分泌旺盛。2017年1月13日周五一下班,我又踏上了前往天津西北角的旅行。

从北京南站坐京津城际到天津西站下车,再倒1号线地铁1站地就是西北角。出西北角地铁站西南口正对着就是清真夜市,有炸串、扒饭、熟梨糕等等各种小吃,我这次的目的是慕名已久的叶记肠粉。

叶记肠粉在西北角开的时间不长,却是夜市上火的一家,我去的时候就他家排的队长。我选了海鲜双拼肠粉加蛋,味道挺正宗的!冬天天儿冷,绝大多数人都是打包带走,像我这种特意来吃的就在对面的一个小亭子里吃。

他家除了肠粉还卖萝卜牛杂,看介绍说是传承自广州光塔路老回民的手艺。他家肠粉买的人多牛杂买的人少,但说实话真是太太太好吃了,微甜的广式口儿,那感觉瞬间让我回到了广州回民饭店。他家的甜辣剁椒神了,提味百分百,像我这种平常不怎么吃辣椒的人看见他家的辣椒都馋的停不下来。

第二天一早,继续西北角逛吃。美好的一天,从一套煎饼果子开始!天津煎饼果子的一大特色是好多街坊直接揣着俩鸡蛋来摊,我们这种游客还是老老实实用师傅的鸡蛋吧。

铃铛阁中学的旁边是常年排大队的穆记卷圈,排队买了个尝尝,感觉有点油。

接下来去了小林推荐的至美斋吃菱角汤和老豆腐,他家的牛肉烧饼真不错。

铃铛阁附近待拆的胡同,现在已经全部消失了。

回到热闹的西关大街

第二次去叶记肠粉, 这次终于看到了老板娘。老板娘是个广州姑娘,据说在泰国旅游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来自天津的小伙儿,两人相恋结婚,终回到西北角开了这家肠粉牛杂店。

然后又去吃了旁边的虾扯蛋和章鱼烧。虾扯蛋就是把虾仁儿裹在鹌鹑蛋里,涂上蛋黄酱和芥末,后撒上满满的柴鱼,特别的好吃!

前一天晚上去的时候糖堆儿正好卖完了,这次特意来买了一个吃。还买了他们家的杏酱,甜甜的特别好吃。

遇见了一位特别馋熟梨糕的小朋友,那眼神儿简直就要扎进熟梨糕里了,相信长大以后这家店肯定会是他特别美好的回忆,就像我心里的隆福寺小吃店一样。

2018年6月

2018年忽然听说西北角曾经热闹的西关北里市场被清退了,于是在6月10日去看一下清退后的西关北里变成了什么样子。

之前多次听人盛赞西北角清真南寺旁边的正味斋锅巴菜,据说是附近棒的牛肉卤锅巴菜,于是一早清直奔正味斋,结果九点钟到的时候整好卖完后一碗,非常遗憾没有吃上 。

从正味斋溜达回清真南寺门外,去隆月斋买了两个炸糕,炸糕就得吃热乎的!隆月斋2018年9月就歇业了,这可能是大家后一个在南寺门口吃炸糕的夏天了。

隆月斋的对面是恩庆成锅巴菜,他们家特别热闹,排队买了面茶和锅巴菜。天津的面茶比北京的更浓,椒盐儿要撒两层,吃着很过瘾。他们家的锅巴菜也很好吃。

西北角的另一大早点区在西北角路口芥园道路南,在这儿买了天津特色的素卷圈吃。

这家炸果子的小摊就在芥园道杨议饭馆门口,据说他们家的鸡蛋果子是西北角好吃的。

大饼夹世界!

非常喜欢蒸锅冒出的烟,非常有氛围。

这家卖各种年糕驴打滚儿之类的。

必然少不了的煎饼果子摊儿。

烧饼和包子

从清真南寺继续往南走,西关北里北半部分的商铺还都在。

一直往南走到了西关大街,这里的商铺大多数都被清退了。

幸运的是,我爱的海兰乌豆还在!

热乌豆边走边吃太香了。

和清晨比起来,西北角的夜晚也很有意思,虽然前两年清退了西北角路口的夜市,但还是有一些摊子会在西北角路口出现,就比如这家老马煎饼。

两个鸡蛋两个果子,非常过瘾。

然后又买了酸梅汤,冰糖果肉自己熬制的,消食开胃。

夏天的夜晚当然少不了烧烤

2018年10月

2018年10月14日周日去天津逛吃。十点对于西北角是个很尴尬的时间段,直奔南寺门口的肉粥,结果刚好卖完,再去旁边面茶也刚好卖完。本想着下次再去喝肉粥,结果不久就被清退了。

在南大寺门口的温二姑糕干吃了热乎乎的豆沙馅儿糕干。

夏天吃过的隆月斋张记炸糕真的关门了。

欢庆西胡同这家一顺城新开不久,跟这儿吃了碗锅巴菜。

西马路上现nao的酸梅汤~真的好喝

穆民超市旁边的王三姑牛肉饼配稀饭

南大寺牌坊口儿戴记糖坊的大梨糕

2019年5月

2019年5月又来天津玩,顺便去西北角溜达了一下。

南寺牌坊底下戴记糖坊的各种零食都特别适合喝茶,买了牛肉干和薯芯,我尤其喜欢他们家的牛肉干。

熬制传统酸梅汤的配料在旁边西北角南寺牌坊底下的戴记糖坊就能买到。

在西关大街还买到了天津特色的熟梨糕,每个味道都不一样。

2019年6月

2019年6月30日,特意来了个天津西北角小吃之旅。

起了个大早直奔西北角南寺旁边的正味斋吃锅巴菜。他们家从早上六点开到九点,我好几回去都卖完了,这次终于吃到了。

正味斋被誉为天津好吃的锅巴菜,每天早上排队也是西北角长的。正味斋由穆三姑坐镇,保证卤子热,小料多,锅巴都是自己摊的。穆三姑往锅巴上擓的一勺黑色酱料是他们家的秘笈,就这一勺就甩出别家二里地去。

另外绿豆锅巴夏天容易坏,以前锅巴菜铺都有夏天歇伏或改卖粉汤的传统。现在有了冰箱以后,大多数早点铺伏天都把锅巴放冰箱里,但这样降低了锅巴的味道和口感。现在只有正味斋坚持歇伏,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闭店。

正味斋仍然保留吃锅巴菜配窝头传统吃法,我们这次则是选择到对面买了烫面豆沙的炸糕吃。烫面炸糕是红色的,和传统的黄色糯米炸糕不同,也很好吃。

吃完锅巴菜一转弯去了旁边的晨美斋吃粉汤和面茶。粉汤是天津传统早点,但是现在卖的越来越少了,我也是次喝。做法是粉丝上浇卤,配虾米皮和韭菜叶,特别的鲜。面茶我从小喝到大,但天津的面茶真的比北京的好喝,天津的面茶要浇两层麻酱椒盐儿,比北京的味道香浓很多。

晨美斋的对面是一家卖糕干的铺子,买了新得的豆沙馅儿糕干。糕干我也从小就非常爱吃,但超市里卖的干了以后口感会降低很多,必须是现做的热乎的才好吃。

从西北角南寺往北走,到芥园道上吃卷圈。卷圈是天津的特色小吃,就是用豆皮包着豆芽、粉皮、酱豆腐馅儿炸,热乎的又脆又香。

2019年11月

2019年11月2日,深秋时节去天津逛吃,一早上直奔西北角。这几年见证了西北角从热闹到萧条,一次又一次的整治,一家又一家的关张。这次去西北角,又萧条了许多。不过的好消息是,西北角又新开了几家店,这次就尝了其中两家。

先跟南寺牌楼底下的穆记吃的煎饼果子,是正味斋穆三姑侄子开的,老味儿,便宜。

在南寺门口清真粥屋喝的羊肉粥。粥屋才开了半个月,西北角整治以后终于又有羊肉粥喝了。天津回民的羊肉粥是把羊棒骨里的骨油和骨髓都熬出来,非常入味。和我之前喝的肉花师做的哈萨克诺鲁孜肉粥有点像。

跟南寺牌楼买了炒虾酱。

跟南寺门口买的糕干,栽娜卜上次吃完就喜欢上了,这次换了个吃法,豆沙上面直接抹山楂酱,好吃程度翻倍。

在西关大街上的闪记吃的牛肉蒸饺,是发面的,吃完瞬间就饱了。

2020年5月

已经3个月没离开过北京了,五一好不容易朝阳区变绿,赶紧去天津逛了一下。不过适逢斋月,没法好好逛吃了。

下午来西北角购物。在戴记糖坊买的苹果菠萝干和京糕条,可惜没买到我特别喜欢的牛肉干。

斋月特供椰枣

在小老盐炒老味果仁买的熬酸梅汤的果料,回家酸梅汤熬起来了!

在盛发号买的羊蹄和酸梅汤

在张记炸串买了蛋黄肉松紫菜包饭。

疫情期间的西关街

2021年3月

3月12日的周末岳父岳母正好在天津,我和栽娜卜就去天津一家人团聚了一下。这也是我2021年次出京。

周六早上一家人去西北角吃早点。吃了晨美斋的面茶、粉汤和恩庆成的锅巴菜,正味斋队伍太长就不排了。遗憾的是羊肉粥没有了。

然后又吃了一顺成的三鲜老豆腐和菱角汤,丁记的卷圈,盛兴斋的炸糕。

路过桂顺斋。

在西北角遛弯儿